伴随着医院医用耗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品种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高值医用耗材需求的逐渐增加,高成本、高技术、高管理要求的特点,都在推动医用耗材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医院通过加强耗材采购管理的审计监督,加强对耗材采购全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审查,有助于规范医用耗材管理,有效防范医院财务风险,进而促进医院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
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的审计主要集中在对申请部门、采购执行部门、采购委员会、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行为的审计,业财融合的审计人员、科学规范化的管理都是促进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的内部审计,有利于不断优化医用耗材采购流程,完善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促使医院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
(一)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审计
1.审查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内控管理制度内容
(1)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归口管理部门,工作细则及操作流程,采购预算编报、采购申请、采购方式选择、采购执行、采购验收、质疑投诉管理等;
(2)做到采购和付款过程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采购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采购预算的审批与执行、请购与审批等。
(二)采购全过程审计
1.采购前的审计
(1)需求部门填写耗材采购申请,履行逐级审核审批、审议程序,最终提交至医院设立的专门统一负责采购的部门进行采购。
(2)审计人员重点关注:是否按要求办理请购手续、采购申请是否按医院规定经权限人审批、是否超出部门预算等。
2.采购方式审计
(1)医用耗材采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招议标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安排,提请使用部门、审计、监察、财务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招议标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参与人员应对每个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整个过程应有完整、清晰的书面记录,中标结果需全部参与人员签字确认。
(2)审计人员重点关注:采购部门是否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招议标、相关部门是否参与、投标公司提供的资质文件是否符合要求、最终合同价格是否不超过政府采购中标价等。
3.合同签订审计
(1)根据中标结果,采购部门负责签订合同(协议)。
(2)审计人员重点关注:a.合同条款是否明确、齐全、内容完整,切实可行并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有无损害医院利益的条款;b.合同签约方以及耗材名称、规格、价格等是否与中标结果一致,注册名、规格是否与提供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致;c.对方提供的资质是否齐全,如:医疗器械注册证、营业执照、许可证、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等,若签约公司是代理商,还需提供上级代理、厂家对签约方的授权书及上述证照,并通过对资质的审查确认合同主体经营资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即对经营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审查。
(3)耗材采购可以分为临时采购和长期采购:
1)临时采购特别是一些时间紧迫的,应重点审查采购申请的规范性以及采购价格的合理性。
2)对于长期采购,经上述步骤签订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采购部门每周根据临床、仓库库存需求填制申购表,经相应权限人审批后,进行批量常规采购。在这后续采购中审计的重点还应包括审查采购部门采购业务环节记录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4.验收入库审计
(1)由专门的验收人员按照医院固定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人员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2)审计人员重点关注:产品的入库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内容与实物、发票、合同是否一致,验收程序是否合规,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办理退货,验收后是否及时准确入库等。
5.付款审计
(1)财务部门需加强采购付款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
(2)审计人员重点关注:付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发票是否有效,发票上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与入库单、合同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进行付款等。
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建议:
1、医院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建良好的审计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采购活动会计系统控制;加强耗材采购供应管理,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采购业务的可追溯性。
2、内部审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抽查某一家公司供应的所有耗材,或是选取某月采购的所有耗材,亦或是对某类耗材比如高值耗材的专项审计等方式来进行审计,加强对耗材采购的全方位审计监督,维护医院经济秩序。
3、内审人员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自身缺乏的医疗知识等都需不断加强学习并掌握,并主动在实践中增加业务能力,从而促使医院内审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